考察结束后,习近平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为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镇村干部组成三夏志愿服务,充分摸排困难户、重点户、主要劳力在外地务工不能及时返乡的农户等信息,点对点帮扶脱贫户、监测户等困难群众抢收小麦,确保收种到位、不落一户。鲁阳街道龙口夺食,发挥应急服务队和志愿服务队作用,抢抓降雨间隙收割小麦,尽一切努力避免烂场雨损失,仓头乡出台优惠政策,成立三农志愿服务队,整合本地农机和外地农机资源,24小时轮替作业,争分夺秒抢收夏粮。
全力组织机收机种大会战,鲁山县江河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冲在一线,帮助群众抢收小麦,打好小麦抢收仗。5月31日,在河南省鲁山县张良镇前营村,该镇振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振江正在大型烘干机旁察看仓室内小麦的水分指示情况。夏收就是争分夺秒,就是抢时间,农户们为了抢收小麦非常辛苦,顾不上吃顿饱饭,我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给他们做好热腾腾的饭,能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抢收,助力冀屯镇‘三夏生产,实现颗粒归仓,再累也值得。5月31日一大早,一台收割机就开进了孟州市谷旦镇谷旦村的麦地里开始抢收作业,一会儿工夫收割完后,马上倒籽清仓,立即奔赴相邻地块。6月2日,许昌市建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全区志愿者成立各类三夏生产志愿服务队,积极帮助群众开展夏收夏种,为三夏生产调配志愿服务力量,解除在外人员和困难群众夏收、夏种后顾之忧,全力用志愿者的力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难题,帮扶群众抢收每一颗粮食,圆满完成颗粒归仓任务。
在苗元村、河口村等社区,志愿者们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装麦、运麦,积极投入到抢收小麦的战斗中。中午,服务队成员早早支起了大锅,做起了可口的饭菜如此一来,居民们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一到周末,广场上就聚集许多居民,比赛热火朝天……我们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小朋友‘监督大人开展垃圾分类,效果也很好。
钱晶说,社区多次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组织小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我不小心把干湿垃圾混装了,结果孙女儿愣是不干呢……一位阿婆笑道。同志,你的垃圾落地了,请正确投放。近些年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她点子多、办得活动多,获得了社区居民的称赞。
张慧隽经常站在垃圾投放点,和保洁员一起守着垃圾桶。张慧隽说,没办法,就是要不气馁、不埋怨,主动热情、不厌其烦地搞好宣讲。
5月22日,正在外地出差的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雷国兴,难抑激动的心情:手机都要被打爆了,朋友圈也是满满的点赞。小区里有很多短租户,宣传引导了几个月后,房子里又换了新租客。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以上图片均为翁磊摄数据来源:住建部、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本报记者丁怡婷、方敏整理习近平总书记5月21日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把居民的‘金点子转化为更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切实措施,我们要不懈努力。市民驿站里,来自居委会、企业的几位年轻人正在交流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兴趣,仔细询问有关情况。在飘鹰居民区,这种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摄像头,通过手机语音对讲功能,向居民实时进行提醒。
图③:志愿者钱晶在投放点参与垃圾分类。今年37岁的张慧隽在街道工作8年了,头几年可是处理了不少因为投放垃圾造成的邻里纠纷……以前垃圾没分类,年轻人喜欢把混装的垃圾袋扔在门口,准备第二天出门上班时再扔。
一位年轻人介绍说公益活动已经成为新时尚。老年人听不大懂复杂的垃圾分类要求,我们就找到社区书画院,设计出简洁易懂的绘画宣传册。
谈起近年来持续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嘉兴路街道垦业居委会主任张慧隽感慨地说。很快,张慧隽便在垦业小区尝试垃圾分类……几年下来,张慧隽带领志愿者根据小区实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想了不少招儿。在安丘居民区,由党总支牵头成立的瑞庭先锋志愿者团队,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多年。改造后的垃圾箱房,可以刷卡开门、分类投放、自动称重、语音提示,居民只需10秒就能完成垃圾分类投放,还能了解自家生活垃圾产生的数据。这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支点。有时她还和我一起去,一定把宣讲做到位。
我们每幢居民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发挥作用,推动垃圾分类,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环境变好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垦业小区3号楼的楼组长陆华清说:张慧隽对垃圾分类可上心了。
一名居民不小心把一些垃圾倒出了桶外,没走几步,手机上就收到了语音提示,他便回头捡起散落在地的垃圾,投进桶里闫淼和同事李浩冉轻轻拨开草丛,拍照并发到与公安等部门共建的工作群。
冬天,火烈鸟前来过冬,队员们要守护它们的安全。巡护队共10个人,其中80后、90后的年轻人占一半。
工作初期,见到有人在盐湖边偷偷倾倒建筑垃圾,巡护队员们坚定阻止,有时会引发纷争。我们在盐湖各处安装了宣传指示牌。近年来,随着当地退盐还湖,停止盐湖保护范围内的工业生产活动,盐湖生态逐步恢复,巡护工作也越发重要。巡护路上,有队员发现了一窝鸟蛋。
每天行走十几公里,闫淼却并不觉得枯燥。目前,当地已经有反嘴鹬、火烈鸟、天鹅等鸟类200余种,柽柳、芦苇、碱蓬草等特色植物资源30余种。
以上图片均为赵玉祥摄(人民视觉)在郁郁葱葱的中条山下,是一片澄澈的盐湖水,湖面上有水鸟不时飞过。夏天,盐湖鸟类进入孵化期,队员们要记录鸟窝点位,密切观察。
我们其他人也都尽量多参加有关讲座和培训,多学习些知识,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有时候,巡护路上还会遇到受伤的鸟儿,队员们便随时进行救助。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会每天来看看,确保它们能安全孵化。 观察生态。比闫淼还要年轻几岁的李浩冉说。如今,盐湖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清晨8点,27岁的盐湖巡护队队员闫淼挎上工具包,带上记录本,和同事开始了一天的巡护。闫淼也见证了当地居民盐湖保护意识的增强。
随着《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实施,巡护队的工作有了更有力的支持。现在,居民若是发现有人偷倒垃圾,往往会第一时间向我们举报。
工作4年多来,闫淼边学边干,从最开始对盐湖不太了解,到现在对这里的动植物如数家珍。每年夏天,杜氏盐藻和以藻类为食的卤虫,把盐池染成深浅不一的调色盘,造就了七彩斑斓的盐湖景观。
评论留言